十样锦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448章 令行禁止(1 / 6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内容报错

龚香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乐城造势, 引导潮流,大家一起来唾弃郑王,同情郑人。

郑人过得这么苦,太可怜了。

所以大王才允许郑人逃到鲁国来啊,让他们能在鲁国的土地上耕种, 做生意。

乐城现在是整个鲁国的风向标, 这里有商人,有各地的读书人,有乡间野地里来卖力气找活干找口饭吃的普通百姓。

所以乐城有点什么风声, 会很快的传遍鲁国。

沿涟水而下,往南十四城, 往北十七城,都会听到大王的声音。

大王说, 郑王可恶;

大王说,郑人可怜;

大王说……

于是人人都知道郑王逼死刑家,因为刑家不肯把粮食交给他;人人都知道在刑家死后, 郑人没了吃的,强盗四起,百姓困苦, 郑人开始逃向鲁国, 郑国世家开始向鲁买粮。

但大王不喜郑王, 所以不愿卖粮,但大王又怜惜郑人,所以愿意接纳他们到鲁地来谋生。

不卖粮, 这个鲁人都觉得对,鲁国从来不是一个产粮大国,逢春过冬,一年两季都要饿肚子的。但郑人愿到鲁地来,这个大家倒是都欢迎,无他,这类流民一到,服役的就不是鲁人了!

各地商人闻风早动,开始出发前往郑地收买郑人为奴,逢到这种时候,都是他们赚钱的时候了。

也有另一部分人听说郑人缺粮,就想倒腾一批粮食卖到郑国去。

姜姬很快听说国中的黄豆被人倒腾到郑国去了,黄豆卖出了郑国米的价格。

鲁国的黄豆确实连年丰收,因为百姓们比她聪明,在她没有想到的时候,百姓们已经自动自发的学会了一年多次播种的技巧。

这不是什么人教的,更不是从书上学的,而是……好像百姓们天生就会。

她之前猜测,百姓们可能是没什么可种的,所以就只种黄豆,所以可能每个月都会下一次种子?或者看到快要收了就估着时间再下一次种子?

经过实践后,吸取失败的经验,各地百姓种起黄豆来,都是一年两次或三次的种法,一轮还没收,另一轮已经又播下去了。

姜姬一直在托着黄豆的价格,可以说市面上出现多少,她就收多少,不许黄豆的价格掉得太低让百姓失去信心,因为黄豆不止是粮食,它现在还担负起为百姓们换来盐、布、柴、药等各种生活所需的职责。

但黄豆一旦开始外销,这个价格就不能由她一个人做主了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