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样锦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242章 张鲁的南中之行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内容报错

对于益州来说,最可能出乱子的就是南中五郡了,南中五郡包括牂牁(今贵州贵定东)、越巂(今四川西昌)、永昌(今云南保山)、益州(今云南晋宁东北)、犍为属国(今云南昭通)五郡之地。

据古籍记载,南中地区在很早的时候就定居有被称为叟人、僚和璞人的不同族群,后来这些族群被统称为夷。而从战国时代开始,当地也已经有了许多汉人的足迹。特别是在公元前3世纪初楚倾襄王派大将庄峤入滇平定西南之后,也有大量汉人进入当地并定居了下来,之后的武帝时期也曾大规模移民实边。

因此,南中这片地域虽然面积广阔,甚至超过了益州的北部地区,人口也有近两百万。但这里部族众多、长期处于夷汉杂居的状态,风俗习惯与益州北部迥异,再加上地形崎岖复杂、道路交通不便,一直以来朝廷对这里都是一种羁縻统治的状态,很难真正控制此地。

为了不让南中出现变乱,影响整个益州的稳定,董璜班师前留下了两个人负责镇抚南中五郡。

一个是南中都督贾龙,本身就是益州大族的他对于南中地区了解颇深,也更容易和南中的汉姓大族进行合作。董璜给他留了一万人马,还让他在南中地区推行茶叶种植、桑蚕养殖、开采矿产、推行农耕,进行政治统治、军事威慑的同时推动南中的经济发展,恩威并重让南中夷汉百姓能够安稳生活。

而另一位就是张鲁了,董璜没有给张鲁任何官职,也没有给他一兵一卒,只是帮助张鲁改良了一下五斗米道,让五斗米道更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,更容易被文化低下的南中各族百姓接纳,同时删除了其中一些比较低俗的部分。

然后就将张鲁扔到南中去了,这也是董璜做的一个实验,要是真的能从文化、思想上让南中各族归心的话,也就能用在羌胡、鲜卑的身上了,这可比用刀兵要好得多。

张鲁到了南中后,向贾龙要了一队护卫和向导,然后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向南中各族的酋长、首领们传教了。

论打仗张鲁就是个垃圾,但论忽悠,论传教,这家伙可是专业的,历史上他就将汉中治理的很好,而且五斗米道后来也传播的很好,虽然有后继者的努力,但他打的继承还是不错的。

在张鲁的努力,以及贾龙这个南中都督府实打实的让利下,五斗米道很快就在南中地区传播开来,不少夷族的首领酋长,都成为了五斗米道的忠实信徒。

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越嶲夷的高定元了,这位历史上参与了南中叛乱的夷族首领,现在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,但因为他有勇力又是酋长的独子,所以在部族中很有影响力。

当初贾龙和张鲁到南中赴任时,高定元受父命代表他们的部族前往朱提拜见。对于汉人官吏,高定元其实是很不满的,因为长期夷汉杂居而双方文化上又存在差异,再加上汉人对于夷民文化和心理上的蔑视,像高定元这种对于汉人官府心怀不满的夷族首领不在少数。

本以为这次前往拜见又会受一肚子的气,没想到新上任的南中都督贾龙意外的好说话,直接将每年的贡赋都定了下来,只需要缴纳很少的丹、漆、金、银就可以了,其他的物资,如茶叶、丝绸、水果、马匹、玉石玛瑙等都会由南中都督府进行收购,要是有官吏敢强取豪夺,可以向南中都督府报告。

这话听在这些夷族首领的耳中,不亚于惊雷,贡赋少就算了,其他的物资还会进行收购?还会帮他们惩治那些不法官吏?这么好的吗?

这还没完,贾龙还表示还会在南中地区开采矿产、修整道路,届时可以雇佣夷民前来干活,工钱和汉人一样。只要夷族百姓愿意归顺朝廷,安安心心的生活,南中都督府可以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宜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