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样锦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57.建文 建文(1 / 6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内容报错

【好消息, 一个农民出身做过和尚要过饭的平民当了皇帝,建立了自己的帝国;坏消息,悉心培养了好多年的太子猝不及防就没了, 自己年纪也很大,半条腿踏入棺材就差嘎嘣了。

关于朱标的病重逝世,有说是纯意外的, 偶感风寒运气不好挂了,有说积劳成疾的,有说本来底子就不行的,也有说他爹期待过高心理上常年有重压的。这就属于医学范畴了, 大家都不知道具体原因, 在此不赘述。

早在洪武六年, 一切尚未发生时, 朱元璋就初定了《祖训录》, 后来更名为《皇明祖训》, 对后世子孙行训诫,以此保大明江山永固。换言之,大明版本的祖宗家法。

规定很多很精细,比如晚睡早起, 不能喝太多酒, 按时吃饭, 午后不许吃太饱。天子亲王后妃宫女都要是良家女子,“勿受大臣进送,恐有奸计。”

法律相关有个值得一看的,“凡皇太子,或出远方,或离京城近处, 若有小大过失,并不差人传旨问罪,止是唤回面听君父省谕。”

如果有人口传或者带着符文公文来问罪,当即把他拿下——从谁家吸取的教训很明显了哈,就怕有什么意外。

但意外这东西就是会在你没防备时降临,朱标没出人祸,死于天命,要考虑的就是新继承人。再翻开朱元璋祖训,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,亲王嫡长子为世子,三十岁没有嫡子才能把庶子立为郡王,五十还没有嫡子才能让庶长子当世子。

“如或以庶夺嫡,轻则降为庶人,重则流窜远方。”可以看出来,老朱是个经典的嫡长子继承制拥护者,换个频道可以投放进嫡嫡道道文学做家主。

朱标生前曾有嫡长子朱雄英,八岁夭折;马皇后去世,太子妃常氏生完嫡次子去世;吕氏被扶正,十六岁的朱允炆从庶长子成为皇太孙,朱元璋手把手教着,觉得这孙子再不济也能学到点什么吧。】

皇后她……居然也早早弃我而去!朱元璋原本还耐着性子,接连听闻太子早逝、长孙早夭、老妻离世的消息仍打了个寒颤,一时顾不上许多,向皇后宫中奔去。

明前众人听了《皇明祖训》,对这位平民出身的明太//祖了解又多一重,打江山如此艰难,自然对守江山的子孙要求甚严。

但再忆起后人刚刚提到的京中供奉养不起朱家人,也只能叹一句虽是难得英豪,到底困于眼界。

许多帝王下意识忽略了自家宗室是个什么德行,说我家?我家怎么了,龙子凤孙品行很好啊,和朱家这种泥腿子不一样。到底是小民出身,和贵族子弟不能比。

朱标已逝的位面,朱元璋正满怀愁绪,原本打算将向来孝顺的允炆立为皇太孙,但天幕从讲史第一日便扔了个炸雷,他只能暂缓立储事宜,将燕王召回。

后人说了这许多日,朱标入了皇陵,朱棣入了京,终于到大明,提起孙子却是淡淡嘲意。

皇帝被天幕口吻激得眉心一跳,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,只希望朱允炆能做得像样些。另一时空已登基的朱棣想起建文帝那些举动仍觉迷幻,问自己的胖儿子:“你说当年大侄儿削藩时是咋想的呢?”

朱高炽笑着摇头,当年若第一刀就挥在他们身上,建文还不一定得此结果。偏他犹疑,听从黄子澄建议先从其他藩王下手,又不学前人做法,最终只能落个仓皇而逃。

唯有朱厚熜在丹炉旁老神在在,并未想起自己大礼议时在太庙折腾的那一遭。

他可是凌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,大明能得天幕指教,自然是他的仙缘到了。唯有虔心感应,方能得道。

天幕每次出现,他都让宫中道人将炼丹的雄黄水银向正东方向摆放,沐浴天恩,将它们制成丹药服下,必能与天同寿,问三花聚顶,攀五气朝元。

杨慎在滇南叹息,暗自祈祷太宗听闻后事能心平气顺,成祖也算赞先人再造之功了……臣等无能啊!

【讲明初很难避开明初四大案,总说洪武大逃杀,马皇后和朱标死了就没人拦着了,但老朱的大屠杀开始得很早,每一次目的都很明确。

胡惟庸案,加强皇权的,从洪武十一年便有前奏,削弱中书省作用,至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事件爆发,结局是罢左右丞相,废中书省,延续千年的相权与皇权角力就此终结。

空印案,发生时间有争论,各地钱粮官员为了方便报账,会在带去户部的文书上提前盖章。朱元璋寻思,嚯,你们这是扎堆做假账,互相勾结欺君罔上,方便你们贪污是吧,挑衅君主威严是吧,都给朕抓起来砍了!

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为肃贪,户部侍郎郭桓等人上下勾结侵吞银钱秋粮,贪污米粮共计两千四百余万石,朱元璋暴怒,严查贪官污吏,处死官员无数,也更坚定其铁血吏治的政策。

如果说前面的三大案要么属于经济案,要么属于政治上的结构重组,最后的蓝玉案则是为孙子扫除障碍,让朱允炆登基更顺利。

自古开国功臣都是很难当的,大多数人在建国成功后权力就不如往日了,被拥戴的君主至高无上,看曾经的老朋友们就很微妙。

政治智慧高一点的,要么学张良远遁朝堂,要么谨小慎微;政治智慧没那么高的拿大,你能当皇帝全靠咱兄弟,兄弟享享福怎么了。

还有一种属于老皇帝快死了他还没死,下一任又不熟,这种状况就只能尴尬一笑,兄弟,对不住了啊。

朱允炆的政治经验不足,威压也不够,大约朱元璋教了一阵,发觉自己死期将近,而皇太孙并没有表现得天赋异禀让人放心将皇位交给他,为了不让皇权旁落,只能送大家去见鬼了。

于是蓝玉案发,蓝玉坐谋反罪,族诛,牵连官员上万。朝堂人头滚滚,被爷爷寄予厚望的朱允炆踏入鲜血场,就此登基。】

朱元璋点了点头,常遇春死得早,太子妃常氏背后站着的便是舅舅蓝玉。他向来不允许后宫干政,防的就是女人和外戚。

纵然吕氏未扶正,立嫡次孙为皇太孙,蓝玉这样桀骜不驯的硬茬子也留不得,史书上幼弱的主君与强势的舅舅还少么?

他这个太孙既没有汉文帝那样逼杀舅舅的魄力,也压不住开国那些老臣,为了不重蹈覆辙,只能他亲手来做。

想必原本轨迹上的自己以为大明能像蒙人开国时一样,倾力培养的太子死了,扶上去的太孙能做好后续事,结果这孙子当真是个孙子,为他铺路至此,仍丢了皇位。

朱元璋冷笑,他是个但凡做事就要做绝的人,为了朱允炆自然会把开国功臣清理个遍,能打的老东西们都死了,也是朱棣上位的前因之一。

但若不清理他们,朱允炆都能让远在千里外的燕王推翻了,留一群骄兵悍将功臣给他,他能活到朱棣造反都算有本事,横竖是块守不住基业的朽木。

这个世界的老东西们又当如何?天幕说的话不是所有人都信,但相当一部分人会为之动摇。

许多人固然是太子党,但太子年寿不丰,早年用心都打了水漂。太孙继位,不能服众,臣子的恭敬爱戴之心先削减一层;如今听说皇帝要为太孙屠戮他们这些老臣,为臣者自然要为自己寻出路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